——2025年暑期三校区学生食堂装修工作圆满收官
作者:陈俊宇、刘丹、陆国彬 审稿:李洋、秦之香
来源:后勤服务总公司、都江堰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
2025年暑期,面对持续高温与工期紧、标准高的多重挑战,后勤服务总公司与都江堰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坚决贯彻学校“安全、规范、优质、高效”的工作要求,紧抓校园作息调整的空闲窗口期,以“五化建设”(亮化、净化、绿化、美化、文化)为核心抓手,统筹推进成都、雅安、都江堰三校区学生食堂装修升级工作。前期学校成立食堂装修专项工作小组,跨校区协调施工资源,严把环保建材选用、设施安全改造、功能优化设计等关键环节,联合风景园林学院和艺术传媒学院专业老师参与设计,全体工作人员与施工单位迎暑奋战、高效联动,如期完成三校区食堂装修任务,让各校区食堂实现“颜值”与“功能”双提升,更将育人元素深度融入食堂管理每一个细节,成功打造集“用餐、学习、交流、成长”于一体的育人阵地,为新学期师生餐饮服务筑牢基础。
雅安校区:环境焕新优体验,功能升级暖人心
在食堂整体装修规划下,雅安校区食堂改造聚焦师生就餐核心需求,专项工作小组全程督导推进升级。本次改造覆盖食堂全域13600平方米,对墙面、地面、吊顶及后厨操作区(含设备布局优化、防滑翻新、通风升级)全面翻新;同步调整50个特色餐饮档口,新增轻食、水果捞、哒哒面等特色美食窗口,按“便捷分流”原则规划布局,减少高峰期排队时间。功能上重点增设“共享厨房”,配备10套厨具与储物空间,满足社团美食活动及师生自制需求;同步增设食堂大屏,以及配备桌椅与USB充电接口的多功能学习区域;用餐区打造“迎宾式”绿意和微盆景,同时立足地域特色与学科优势,构建“一墙一主题”文化矩阵,打造“耕读传承”“生态雅安”“川农食刻”等主题文化墙,建“特色互动”育人区。从空间、品类到细节功能全面优化,让食堂既焕新颜值,更贴合师生日常就餐与休闲需求。

成都校区:美食科研AI融,三重焕彩悦师生
7月初,成都校区“梧桐苑”餐厅启动改造,全程紧扣“美食+科研+AI”核心,经过整个暑假的忙碌推进,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。科研细节藏于一隅:透明亚克力“明星作物”种子墙,陈列学校培育的小麦、水稻等科研种子,师生就餐间隙可直观了解成果,“舌尖上的科普”颇具意义。用餐区营造仿佛置身自然的绿意盎然,围绕“百年学府・青春校园”主线,从场景设计入手,扶手吊瓶绿植彰显学校园林特色,通过参数化设计将“川农牛”精神融入平面装饰,让师生直观感受农大人坚守与创新的品格,使食堂升级为传递校园精神的“文化地标”。美食上,除保留经典菜品,新增香港烧腊、广东肠粉等地域风味——烧腊现点现切、皮脆油香,肠粉皮薄裹虾、淋汁鲜香,真正实现“南北菜系任君选,四海风味伴三餐”。AI云餐厅的自选餐有20多种菜品,荤素同价、自助称重,师生能自由搭配,吃得自在又营养均衡。食安系统引入AI算法,全面提升校园饮食安全管理水平,保障师生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
都江堰校区:文化赋能新空间,细节焕新显温度
都江堰校区以“环境育人+文化浸润”为核心,重点推进基础设施翻新与特色场景打造,让食堂成为展示校园文化与服务温度的重要载体。对校区食堂全域墙面进行修补粉刷;更换节能LED灯光系统,提升空间明亮度与层次感。完成柳苑餐厅及银杏餐厅共1000平方米的装修翻新。在食堂设置了川农牛产品展示区与文创特色产品展示区,通过展示川农特色文创周边产品,打造兼具展示科研成果的文化阵地。就餐区域铺设了桌布,搭配绿植盆栽及定制鱼缸(内置观赏鱼),营造自然清新的就餐环境;实现“用餐即观景”的沉浸式体验。在餐厅内设置了“金点子留言墙”,配备笔和便利贴,鼓励师生围绕菜品创新、服务优化、活动策划等方面提出建议,形成“收集-反馈-改进”的闭环互动机制,让食堂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的“共治共享空间”。

三校区学生食堂装修工作的圆满收官,既是学校践行“后勤育人”理念与“师生为本”宗旨的生动实践,更是以“五化建设”推动食堂从“单纯就餐场所”向“综合育人阵地”跨越的关键举措——明亮洁净的环境保障了饮食安全与舒适,生机盎然的绿意舒缓了师生身心,雅致温馨的布置培育了审美素养,厚重鲜活的文化浸润了价值理念,切实让师生感受到校园关怀。未来,学校将继续以师生需求为导向,持续优化“五化”建设长效机制,从丰富菜品品类、细化服务流程、做好设施管护入手,推动餐饮服务从“达标供给”向“品质升级”迈进,让校园食堂的每一盏灯、每一抹绿、每一面墙都成为育人的“支点”,真正实现“环境即教育、生活即成长”,守护师生“舌尖幸福”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后勤力量。